诺兰模型下的智慧党校建设

发布日期:2019-8-19 浏览次数:5105次

列宁说:“人的认识不是直线,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式的曲线”。事物的自身发展,经过肯定、否定和新的肯定,即否定之否定的曲折过程,仿佛是向出发点的复归,但实质上是在高级阶段上重复某些低级阶段的特点、特性,是通过曲折的形式而实现的前进运动。因此,在螺旋式或波浪式的发展中,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是辩证统一的。

这种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客观规律,放在智慧党校的信息化建设中也不例外。智慧党校系统建设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强到优,一定会分阶段周期性的进行建设,过程会有迂回曲折,但总体趋势会持续向前。无独有偶,诺兰和吉布森遵循这一客观规律,提出了信息技术领域的六段论。

1947年,诺兰和吉布森(NolanGibson)提出一个理解信息技术的使用与管理的模型,称为成长阶段模型。之后,经过30多年的实践进一步验证和完善,又于1979年将其调整为起步阶段、扩展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成熟阶段的六阶段理论。


诺兰强调,任何组织在实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时都必须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不能实现跳跃式发展,但可以压缩时间,特别是在扩展阶段。

1)起步阶段:购置计算机,具备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开发一些部门级的应用。

2)扩展阶段:从少数部门扩展到多数部门,开发大量的部门级应用,计算机应用初见成效,但数据难以共享。

3)控制阶段:对各个系统的硬件进行统一管理和组合,建立集中式数据和管理各种信息系统。

4)集成阶段:建立集中式数据库,逐步对部门级系统进行改造、综合和一体化,建设更高效的管理决策系统,充分利用和管理各种信息资源。

5)数据管理:硬件投资基本完成,主要工作是对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利用,一体化统一管理,实现数据的共建共享。

6)成熟阶段:系统可以满足各管理层次需求,实现完善的共建共享,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一体化管理和应用。


诺兰模型反应了一定的信息化普遍发展规律,也指导了信息化的总体规划时间在控制或集成阶段,太早条件会不成熟,会导致规划的结果没有指导意义,太晚因为建立的分散系统多,改造代价高,会影响信息化的进程。

由此可以看出,党校的信息化的发展,也是一个分阶段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每个阶段都具有不同的使命,将面对不同的困难和风险,也将有不同的应对方法。按照诺兰模型理论,我们认为智慧党校的信息化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强到优也会经历6个阶段才能实现真正的智慧党校。其中,第45阶段是党校信息化发展中最为关键和困难的阶段,这也是大多数信息化先行党校普遍所处的阶段。

在信息化发展的第四、五阶段,党校信息化的任务和目标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其中,这些变化在第四个阶段主要体现为:

1)要求建立一体化的应用,而不再停留于部门级的应用。

2)要求应用统一的信息系统,大集成、大集中成为关键需求。

3)一体化的信息管理平台成为关键解决方案;单一的解决方案(比如单独的教务管理)已经被摒弃。

这些变化在第五个阶段主要体现为:

从以前关注“是否有软件”,转变为“软件和党校的关系”;即强调软件和党校管理能够相互融合,突出了软件的随需而变、灵活调整的能力。

1)大集中和大分布同时变得非常重要。

2)不同软件间的集成和协作需求变得非常迫切。

3)党校从被动购进软件,变成主动控制软件,即通常所说的“用户主导”。

值得注意的是,通常党校信息化第四阶段和第五阶段往往是一个并行的过程,这是由两个阶段相互管理程度非常高的原因导致的。

上一篇: 没有了